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网

菁菁校园

一方小城一方情

发布时间:2020-12-02    浏览次数:次    来源:   

 辽宁省的西部坐落着这样一个小城,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早晨不必挤地铁,在早餐摊上坐定,浸满豆浆的油条在嘴里翻滚的时间,吸上一口混杂着泥土和早餐味道的空气,总能有无比强烈的满足感。来来往往的都是些熟悉的人,扬扬手,点点头,或道一句;“送孩子上学啊,也来这儿吃呀,今儿天冷可得吃饱咯才行啊”。这里也很小,一脚油门就可以到达你任何想去的地方,见到你任何想见到的人。这里就是喀左。

  这里是喀左。街道并不宽阔,却总是干净整洁的。阳光慵懒地洒在柏油马路上,透过行道树的光亮斑斑驳驳地落在环卫大爷的肩上,大爷拿起放在推车上的水杯,放在嘴边吹了吹,大口地饮。短暂的休息后放下水杯,他那一双龟裂的手再次拿起笤帚,干净利落地清扫。正是小城随处可见像大爷这样的“城市美容师”和自觉保持街道整洁的行人才守护了小城的一尘不染,“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等称号便是小城的荣耀勋章。让那方小城,在乏善可陈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这里是喀左。群山环绕,小城被紧紧拥在群山怀中。虽是山城,交通倒也便利。以前人们出行要乘坐“班车”,挎着收款包的年轻售票员会穿梭在拥挤的乘客间售车票,会在每个站点高声提醒到站的乘客带好私人物品下车,也会笑着问哭泣的小朋友;“乖乖,你几岁啦,吃不吃糖果”。后来,便捷的公交车替代了并不准时的“班车”,售票姑娘成了公交卡办理处的咨询阿姨,遇见小朋友她依然爱笑着摸摸头。岁月似乎对小城格外宽容,所有的温柔都被认真收藏成为记忆中灿烂的风景。

  这里是喀左。这里欢迎所有人,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以及不同民族的人。虽然喀左是蒙古族自治县,但其实喀左境域内有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等18个民族。当然少数民族中以蒙古族居多,共有9万人,占总人口的21%,所以这里有极浓厚的蒙古气息:散落在各个公园广场的蒙古包,会笑着打招呼说“Ta sain?(您好吗)”的学生,湿地上低头吃草的骏马,幽静林间悠扬的马头琴声。在这里草原不是景色,而是我们心中的净土,敖包祭祀不是娱乐活动,而是神圣的信仰。白色的哈达寄托着最真挚的祝福,望君多珍重,年年岁岁可平安。

  这里是喀左。小巷里珍藏着美味,街角上书写着故事。其中小城特有的小吃辣串总让人难以忘怀,难以割舍。那时还是十岁出头的年纪,小区里的“孩子王”一声令下小朋友们就纷纷聚集到楼下:有的还没穿好衣服被妈妈拿着外套追着,有的骑着不知哪来的笤帚把叫嚣着冲过来,还有乐呵呵拿着零食蹦跶着过来的。春天捉蝴蝶,夏天吃冰棍打沙包,秋天拾叶子做书签,冬天打雪仗在雪地里翻滚,也不担心弄脏新衣服被妈妈责备,只管放声大笑。当然不管哪个季度都少不了要拿着一、两块的“巨资”去买辣串,成串的土豆片和豆皮在酱料的包裹下变得无比诱人,卖辣串的奶奶总会多给上几串,少放辣,多放糖醋是独属于孩子们的配方。辣串上桌的一刻,本来本分的坐在小马扎上的小朋友一哄而上,霎时间,盘子便空了,小朋友们的嘴沾着酱料勾出了一个满足的弧度。时间更替,小朋友会长大变得成熟稳重,但是也总有些是不变的,比如卖辣串的奶奶知道你感冒少放辣椒的关怀,再比如我们对家乡浸满酱料的辣串或者说对有辣串家乡的唇齿生津的思念。

  我看过了上海霓虹闪耀,领略过了北京的古城风光,见到了南方小镇的温柔姑娘,闻过了青海的花香,拥过了广东的温暖,我仍然深深迷恋我出生的土地——喀左。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被世俗打扰,不被喧嚣围绕,它只是静悄悄地存在于每个满身疲惫游子的心里,每每想起,身上就像被赋予了某种神秘力量,那力量似乎向我们承诺着:不必担心天寒地冻,路远马乏,家里永远为你备着一碗热粥。 (杨逢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