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网

您目前的位置: 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网» 党员先锋» 王湃——牢记责任使命 助力脱贫攻坚

王湃——牢记责任使命 助力脱贫攻坚

 

 

   王湃,中共党员,20179月任党政办公室主任兼档案馆馆长,20183月,受组织选派到岫岩县黄花甸镇担任镇党委第一副书记。履职以来,在学校党委和岫岩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他牢记省派驻村干部“抓党建、谋振兴、促脱贫”责任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镇情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一、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百姓心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省派镇党委第一副书记,特别是作为从高校派驻的干部,加之从小就在城市长大,王湃同志深知自己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都不是特别了解。为迅速融入乡镇工作,他主动深入村组,了解社情民意。刚开始他仅仅是泛泛的走访,虽然覆盖面广,但是效果不理想。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他将农民大体分为普通农民、贫困户、党员、村干部、致富能手等五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走访调研,征询他们对乡村民生、扶贫成效、基层党建及村集体经济等有关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意见与发展思路,摸排当前乡村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初春三月,乍暖还寒,他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与村第一书记们一起深入农户家里和田间地头,同老乡们唠家常话发展,逐渐掌握和了解老百姓真实的想法与心声。经过几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他终于将社情民意摸清吃透,为下步开展工作指明方向。

   二、带动驻村干部,发挥“头雁效应”

   王湃同志不仅担任镇党委第一副书记,而且也是所有派驻到黄花甸镇驻村第一书记的组长。因此他除了做好党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外,还要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与指导。派驻的一天,他就将另外7名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到一起开会,会上他提出三个问题:一是我们有什么?二是我们能做什么?三是农民需要我们做什么?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8个人的心连在一起。这以后,他紧紧团结其他7名同志,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在他的倡导下,经镇党委同意,他们成立了黄花甸镇驻村干部临时党支部,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支部活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总结经验、共谋发展,为更好地开展驻村工作提供有力政治保障。在加强管理同时,他还非常关心驻村第一书记的日常生活,积极与镇党政沟通,将镇政府闲置的办公室改造成宿舍,解决了驻村第一书记的住宿问题。冬天镇政府宿舍没有暖气,他积极联系黄花甸中心学校,利用学校闲置的宿舍,解决了驻村干部冬季住宿问题,为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提供良好后勤保障。

   三、加强支部建设,激发组织活力

   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王湃同志与自己所包村第一书记,一起研究如何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针对村党支部存在种种问题,他们制定一系列方案,通过定期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等,组织带领党员学习党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掌握省、市、县、乡有关政策文件,鼓励带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员找准自身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问题,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村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开展各类党内活动,特别是在“七一”以所包村为试点,召开党内表彰大会,带动其他村一起以庆祝建党98周年为契机,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在他的努力下,其所包村的党员有了明显变化,原来在党员大会随意说话、打电话、抽烟等现象完全杜绝了。所有党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和村里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在防洪抢险过程中,年轻党员都能冲锋在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村党支部各项制度也能有效落实,支部建设逐步规范化经常化。

   四、积极牵线搭桥,促进教育扶贫

   在201412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更好地践行总书记的扶贫思想,作为从高校出来的扶贫干部,王湃同志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以教育扶贫为突破口,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他积极与辽宁师范大学联系,将该校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设在黄花甸中心学校。两年暑期,该校物理学院30多名大学生到中心学校为孩子们义务上课。同时,在他的积极协调下,辽师大还将其研究生顶岗实习基地设在镇中心学校,每年都会根据黄花甸中心校提出的需求,派出10名研究生到校顶岗代班半年。目前,他正在积极协调辽师大与岫岩县开展全面教育合作的相关事宜,有望在今年签订具体协议。今年,他的精心安排下,科大学生社团“民生之窗”也到黄花甸镇进行了为其一周的调研与支教,不仅为当地带去新的思想观念,还利用空余时间为山村的孩子们补习功课,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辽科大与辽师大学生的到来,推动了当地村镇教育质量的提升,也让农村的孩子开阔了眼界,让很多原来不愿意上学、不想上学的孩子们回到教室安心学习。

   五、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扶志”与“扶智”来调动农民主动性,是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本着这一思想,王湃同志从派驻伊始,就着手研究如何带动当地致富能手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当地养殖绒山羊的历史悠久,而且岫岩绒山羊在全国比较知名。但是因为养殖模式落后,经济效益不高,导致整个岫岩县绒山羊存栏量由最鼎盛时期的38万只左右变成现在的13万只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他发现全国育肥羊养殖行业发展非常快,但是绒山羊育肥却是一个空白。于是他萌生了在当地发展圈养育肥绒山羊的想法。在与当地致富能人的多次研究后,他带领当地有意向发展该项目的农民到全国最大的育肥绒山羊养殖基地河北唐县考察调研。到唐县后,他们被当地育肥绒山羊产业的规模惊呆了,一个不繁殖一只羊的唐县,每年育肥羊能达到400-500万只。并且在育肥羊产业的带动下,又兴起一批相关产业,如羊绒加工、羊肉销售等,形成一套完成的产业链。

   从河北考察调研回来,他更加坚定了发展育肥绒山羊产业的信心。经过不断努力,他终于帮助当地致富能手筹集了启动资金15万元,按照河北唐县模式建起了羊棚,并自己驾车带领他们到吉林、内蒙等地购买150只羊苗进行先期育肥实验。通过3个半月的科学喂养,首批实验的绒山羊出栏,增重效果显著。有了第一次成功经验,致富能人的积极性高涨,他们主动将原来的300平米羊棚扩大到1800平米,并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准备开始大规模养殖。为彻底摸清绒山羊产地相关情况,他再次开车带领当地有意向的农民到赤峰等地购买羊苗。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内蒙绒山羊数量也在逐年减少,有时开车行驶几百公里才能买到十几只绒山羊,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一共购买了近2000只绒山羊。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销售市场的开拓也成为重要工作。在第二批育肥绒山羊出栏之前,他带领养殖户到浙江、江苏和山东等地考察销售市场,提前联系销售相关事宜。在当年年底,第二批育肥绒山羊顺利出栏,羊的质量得到南方市场的广泛认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今年春天,第三批育肥绒山羊开始进圈,在致富能人的示范引领下,有十几家农户加入到圈养育肥绒山羊产业项目中来,当地育肥羊存栏量达到5000余只。经过3个半月的育肥,其中一户养殖绒山羊200只,净赚67000元,其他农户平均每只羊纯收益也达到300元以上。

   经过三批圈养育肥绒山羊的实践,该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在他的积极谋划下,今年85日在黄花甸镇召开了全县育肥绒山羊交流会,共有200余位绒山羊养殖户参加会议。会上,鞍山市畜牧局局长详细解读了国家和省市对于养殖业的各项扶植政策,特别对王湃同志发起的绒山羊育肥项目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岫岩县邮储银行和中国财产保险公司岫岩分公司的相关领导也在会上介绍了专门针对育肥绒山羊的贷款和保险政策,为农户发展育肥绒山羊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财产保障。目前,有意向加入育肥绒山羊项目的农户非常多,当地很多原来废弃的蔬菜大棚、养鸡大棚都被改造成羊棚。外地许多慕名而来的投资者,也纷纷投资育肥绒山羊项目,已经有两家开始建棚,预计规模都在2000只以上。可以说,圈养育肥绒山羊项目没有使用国家任何一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资金,完全是在镇委镇政府的积极关注下,在派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王湃同志的全力推动下,充分发掘调动农户自身积极主动性而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在他的积极推动与指导下,当地及周边地区圈养育肥绒山羊存栏量从零起步已近万只,为当地形成特色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圈养育肥羊有可能成为当地甚至岫岩县一项特色产业。

   六、忠孝难以两全,舍小家顾大家

   为了到农村助力农民脱贫致富,王湃同志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他和妻子都是外地人,孩子刚上小学,老人不在身边,一个帮手都没有。驻村前,组织上考虑到他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征求过他的意见,但是他没有退缩,向组织保证一定圆满完成驻村工作任务。但是长期驻村,不仅无形中给妻子增添很多压力,也让孩子缺失一份父爱。每次回家,儿子都会抱着他问:“爸爸,你什么时候走呀?”有一次,他妻子问孩子,“你的童年有没有什么遗憾?”孩子想了想说:“我的童年很快乐,就是爸爸不能天天陪在我身边”。对妻子和孩子的亏欠还能够用将来的生活弥补,但是对老人的亏欠却只能是永远的遗憾。就在驻村工作的第二个月,他突然接到老家黑龙江的电话,老父亲被查出肝癌晚期,需要马上到北京做手术。当时正值清明节前后,是春季火灾多发期,镇上和村上的森林防火任务繁重,他根本离不开。他赴京看望父亲,仅到医院陪了几天,还没等父亲彻底出院,就又回到镇上。在去河北唐县考察时,他的父亲依然在北京住院,但是为尽快落实致富项目,在北京中转的他也没到医院去看望自己的父亲。一边是病重的父亲,一边是刚有起步的工作,在两难抉择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他从来未向组织提过自己家里的困难,而是尽可能利用休假时间往返于黑龙江和辽宁之间,希望尽自己的所能多陪陪老父亲。但事与愿违,今年6月份他的父亲病情恶化,最终还是离他而去,留给他一辈子的内疚。

   几年来,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王湃同志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他把对亲人的亏欠和内疚深埋心底,在驻村工作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亲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