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网

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网:

一位老党员的“最后党费”

发布时间:2017-07-10    浏览次数:次    来源:本站原创   

  

2013年12月27日,唐大同在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上发言
 

  至今,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网:退休干部唐大同同志已辞世一个多月,但在亲人朋友的感觉中,90岁的老同志只是出远门了,他洪亮的声音犹在耳畔,银亮的发丝恍若眼前。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或存在可以证明他的离去——没有哀乐挽联,没有香烛花环,甚至没有过多的停留,让亲朋好友陪陪他、送送他……

  5月14日晚6点,唐大同去世。晚8点半,天空飘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唐大同作为鞍山市第16位遗体捐献者,在“春江花月夜”悠扬徐缓的乐曲中,在至亲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送下,“登上”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急救车,去完成他生前的遗愿——为祖国医学事业捐献遗体。这也是一位拥有6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向党组织递交的“最后党费”。

  捐献遗体——为社会尽最后义务

  3年前,唐大同和同样做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老伴做了一个决定:百年之后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两位老人一拍即合,就要去鞍山市红十字会领申请表,可是晚上向女儿宣布时,家里像扔了一颗炸弹,独生女儿反应强烈,坚决反对!他们开始做女儿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第一,国家培养技术人员需要有实验场所、实验材料。医学实验用什么?捐献遗体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后贡献;第二,中国人太多了,死人不能与活人争土地。这也是对社会的贡献;第三,我们走了后,你们可以无牵无挂地想去哪就去哪儿,不用再牵挂已逝的人,可以把所有的爱都奉献给社会……”经过半年的“拉锯战”,女儿终究拗不过“固执”的老两口,不得不“让步”。那天,唐大同和老伴手拉手前往鞍山市红十字会,欣然在《遗体捐赠协议书》上签字画押,又揣着一张“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手牵手地回到家。

  如今,唐大同的遗像前就摆放着市红十字会今年5月14日颁发给他的荣誉证书:“尊敬的唐大同先生,您自愿无偿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和渴望得到帮助的人捐献遗体(器官),鞍山市红十字会对您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如果到了那一天,不要给我抢救,不要在我身上花时间,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单位……”唐大同生前郑重嘱咐女儿。果然“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唐大同悄悄地离开了他深爱的世界,让事后获悉噩耗的好友、同事遗憾得直跺脚,潸然泪下。“遗体捐献必须在3小时内完成。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不受世俗影响,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老伴平静地说,“这是我们为社会尽的最后一点义务。”

  捐资助学——不遗余力并接力传承

  其实,唐大同的“最后义务”“最后党费”,远不止于此——

  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老伴还特意给安徽省岳西县“希望工程”办公室打电话,明确表示,虽然唐大同去世了,但是她和女儿会继续资助第5个高中生,一直资助到孩子考上大学。

  唐大同老家在安徽省。从上世纪1990年代开始,唐大同就是“希望工程”忠实的践行者。开始,他每年资助家乡一个孩子,从一年级入学到小学毕业。到第9个孩子时,他们一直资助到高中毕业。恰好此时国家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从此,唐大同把资助对象锁定在安徽省岳西县(革命老区)重点高中的学生——家在山区、生活贫困,但思想好、学习好的女孩子(当地一般家庭不重视女孩读书),希望她们读完大学后回到家乡改变家乡面貌。至今唐大同已资助4个孩子读完高中,升入大学。第一个受助的高中生硕士毕业就职于安徽某职业学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前不久还打电话报喜说自己的科研项目拿了奖……谁知慈爱的爷爷说走就走了呢?“孩子电话里哭得好厉害。”老伴眼睛湿润了。

  这第5个孩子是唐大同去年9月份开始资助的,今年3月,女孩儿爸爸不幸去世,家境愈加困顿。老伴怕孩子担心唐爷爷的去世影响下一步资助,特地打电话给孩子,让她放心。

  20多年来,唐大同捐资助学一直在路上。记者一年前采访唐大同时,曾笑问老人什么时候能停下,“啥时候不行了再说,有余力就帮一把,哈哈……”老人爽朗地笑了,显得底气十足。如今,老伴和女儿要继续他未竟的事业,捐资助学还在路上,老人可以含笑九泉了……

  实际上,唐大同一直就是能帮就帮一把。了解到“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主要以贫困地区的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唐大同毫不犹豫地寄去2000元钱;汶川大地震,上级党组织还没有正式要求党员干部缴纳“特殊党费”,唐大同就已经把1000元钱寄往“中国红十字会”;在《千山晚报》上看到一个贫困家庭没有一条完好的棉被,他大冷天坐公交车跑到报社,辗转找到那位记者,送上200元钱,说是给那家人过年买一床新被……唐大同说,救人之难,帮人之急,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何况自己还是一名老党员呢?

  建言献策——对科大、对国家有一颗拳拳之心

  得知唐大同去世的消息,校长孙秋柏黯然叹息。面对老人留给他的那份1万多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20多页的稿纸,工工整整的钢笔字,怎样和企业建立联系,怎样带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怎样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字里行间蕴含着老人对学校发展、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和真知灼见。孙秋柏感叹:“老先生所言所行,从来和个人利益无关。”

  唐大同是名副其实的“老教务”,从1964年到校工作,至1986年退休,除中间担任7年机电系主任外,他一直在学校教务部门工作。 1979年,唐大同开始担任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后任教务处处长。同志们常常看见他在教室、实验室、办公室间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时上课预铃响过后,他的身影已先于任课教师出现在教室和课堂上,这也是他这个教务处长的第一线。

  唐大同到学校后主持制订的第一个教学文件就是《如何搞好毕业设计》。他组织成立教导结合、发挥教师集体力量的“教书育人小组”,受到省高教局的好评;为鼓励教师上好课,他主持实行“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活动,在全校上下营造出提高教学质量比学赶帮超的浓郁氛围,该奖至今还在评。他提出实验课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探索,毕业设计力争“真刀真枪”地做……一条条规章,一个个措施,都是唐大同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即使退休以后,他仍然坚持研究加强本科教育的问题,并草拟成文,上报教育部高教司,部分获得实施。

  2016年,学校实施转型发展,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已退休多年、年近九旬的唐大同又开始琢磨,几次给孙秋柏校长打电话谈自己的想法,并亲自来学校,呈上自己早年撰写的“方案”,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孙秋柏校长说,“老人家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都有一颗拳拳之心,正直高尚,光明磊落,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一个人永远心系他人,一名党员永远忠诚自己的党,这不但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境界,但绝不是轻易能够抵达的境界。唐大同不平凡的一生,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1949年4月1日,作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解放后更名为东南大学)的大二学生,唐大同和他的同学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南京“四·一”学生运动;1950年大学毕业,唐大同自愿报名到东北投身新中国建设;1957年,始终坚定不移跟着共产党走的唐大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追求,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此后60年,唐大同对“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政治身份始终视若珍宝。“党员就是要起先锋模范作用,要为人民服务,要按照党的要求自觉地做些事情。”步入晚年,他早早和女儿打好招呼:到了那一天,如果自己来不及,千万不要忘了替他向党组织缴纳当月党费……唐大同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由衷地感谢祖国养育了我,我以自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而自豪。我的灵魂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祖国,始终紧紧地吸附着——”

  学校离退休党总支第一支部书记、唐大同生前的同事好友张敬群老师盛赞唐大同:“他虽然走了,但是他的德行和精神,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我们都要继承发扬和传播。他活着,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去世了,也是不可替代的榜样。”

  是的,唐大同同志走了,但他的“事业”还在……(邢秋艳/文 刘国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