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
◇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深化智慧城市试点,注重绩效成果创建与应用;
◇继续做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与管理,切实完成“十二五”阶段目标任务;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2014年,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网: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网: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中心工作,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探索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着力抓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努力发挥科技对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
研究制订“建筑能效提升工程路线图”,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原则、总体思路和策略以及政策取向,为制订“十三五”建筑节能规划奠定基础。
继续抓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继续实施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加大绿色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力度,强化质量管理。重点做好政府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公益性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工作。
稳步提升新建建筑节能质量和水平。做好新修订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贯彻实施工作。加大抓好新建建筑在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力度。总结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开展高标准建筑节能示范区试点。强化民用建筑规划阶段节能审查、节能评估、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能效测评标识等制度。
继续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确保完成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7亿平方米以上,督促完成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全部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力争完成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800万平方米以上。
提高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水平。进一步做好省级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工作。推动学校、医院等公益性行业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与管理。指导各地分类制订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研究建立基于能耗限额的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探索能效交易等节能新机制。
推进区域性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总结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经验,扩大自发自用光伏建筑应用规模。继续抓好可再生能源示范省、市、县(区)工作,推动资源条件具备的省(区、市)针对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尽快制定强制性推广政策。
加强和完善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工作。修订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加大对绿色建筑标识评价的指导监督力度,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贯彻实施培训,引导和支持地方出台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
积极推广绿色建材 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稳步推进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和推广应用工作。在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协调组领导下,出台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有关规定和办法,启动绿色建材评价工作,发布绿色建材目录,组织研究绿色建材评价标准。
积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制定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与产业化相适应的技术体系、部品体系和标准体系的研究。以住宅建设为重点,开展相关试点示范,推进产业化技术和部品的研发及工程应用,提高建筑装配化和集成化水平。
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研究制定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相关政策文件,指导各地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启动试点示范,推动相关技术、产品、设备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继续推进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跟踪总结各地经验和做法,完善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
深化智慧城市试点 注重绩效成果创建与应用
深化智慧城市创建工作的过程管理。开展智慧城市试点中期监督检查,总结典型创建管理经验和模式,开展经验交流和培训。研究制订试点验收办法和星级评定指标。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政府、融资机构、企业间良性共赢的合作机制和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商业模式。组织开展2014年度城市试点及专项试点申报和评审。
强化智慧城市绩效成果创建与应用。引导创建城市更加注重机制体制创新。从家庭、社区、园区、新区、城镇单元功能智慧化入手,以点带面,提升城市品质。引导行业业务与创建城市的深度融合。倡导水务、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绿色建筑等涉及民生、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应用与智慧城市有机结合,推动智慧城市的标志性成果形成。引导水专项、高分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科研成果在智慧城市创建工作中的应用推广。
继续做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与管理 切实完成“十二五”阶段目标任务
加大“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管理和成果推广力度。总结凝练“十一五”水专项实施成果,形成一批指导城镇供水安全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的技术标准、导则和工程案例,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加强“城市内涝防治”等已启动课题的全过程管理,促进形成成套技术并在重点流域和地区有关城市开展示范应用。结合行业发展需求,突出重点,做好课题的立项和实施计划编制工作。开展“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的“十三五”任务需求调研和顶层设计工作。
继续做好高分城市精细化管理遥感应用示范系统一期项目实施工作,探索卫星数据的行业应用模式。完成我部遥感数据机房和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实现高分一号、二号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和分发管理,加强在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等方面的卫星遥感监测应用。开发遥感专题产品,选择城市进行应用示范。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继续做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开展“十三五”科技需求分析和战略研究。对“十二五”重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梳理凝练并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技术成果,建设一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实施和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继续抓好“村镇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的立项启动和实施管理工作。
加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管理,科学规划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发展。研究制订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指导和规范国家级和部级相关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建设和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吸纳企业参与科研项目,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选择重点产业领域整合资源,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研究建立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研究建立中央和地方联动的成果推广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研究制订住房城乡建设信息化、建筑节能、城镇水务、绿色施工等领域技术公告、推广应用目录、技术指南。建立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成果库和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和行业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促进成果扩散。
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加强中德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和试点示范,促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深入发展。总结中德秦皇岛和哈尔滨示范工程经验,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和试点建筑种类。做好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工程,开展有关专项技术、产品研究与开发,开展相关政策研究。
落实低碳生态城市国际合作试点示范,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做好中美、中德、中加、中丹和中欧低碳生态试点城市落实工作,强化合作机制,通过技术指导、工程示范和交流培训推动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执行好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开展低碳生态理念下规划标准体系的梳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继续抓好现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组织实施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城市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在认真总结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设计申报项目二期。积极推动中德技术合作“公共建筑(中小学校和医院)节能项目”和中加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合作等项目。进一步做好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清洁发展机制赠款基金项目等的管理,确保项目进度、质量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组织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开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重点研究建筑、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等行业的碳排放计算方法。继续开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交易机制基础性研究,完善北方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交易方法、新建建筑领域碳交易体系及交易模式设计。选取基础条件好并有积极性的城市,开展建筑领域碳交易试点,为扩大碳交易规模提供经验。
积极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培训。结合重大双边、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实施和政府间合作备忘录的执行,及时总结国际合作项目成果和经验,开展相关技术交流和培训,做好宣传扩散和能力建设工作。组织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管理、技术人员参加国际培训与技术交流。